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GIM机制发现5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发布者:黄辛 发布时间:2019-10-31 浏览量:360

10月29日,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GIM机制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50年前提出GIM机制的“三剑客”——谢尔顿·李·格拉肖(Sheldon L. Glashow)、约翰·伊利奥普洛斯(John Iliopoulos)、鲁加诺·马亚尼(Luciano Maiani)再度聚首。

上世纪60年代起,科学家们发现物质世界是由夸克和轻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粒子组成。这个尺度的“元素周期表”由三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和四种轻子(电子、缪子以及相对应的中微子)组成。和元素的“族”类似,夸克间和轻子间有着相互独立的对称性,而它们之间电磁、强和弱这三种微观相互作用可以解释绝大多数实验数据。可是,对于一种特殊的衰变,比如中性K0介子(一个下夸克和奇异夸克的结合体)衰变到两个缪子的过程,理论预言了很高的衰变率,但实验观察到的这个衰变却非常稀有。这个现象暗示着新的对称性的存在,而对具体的机制一时间,理论家们众说纷纭。

1969年,当时哈佛大学的格拉肖、伊利奥普洛斯和马亚尼在《物理评论D》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弱相互作用中的轻子—强子对称性”的论文。他们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上夸克的新的夸克(粲夸克),从而使夸克和轻子在弱相互作用时有优美的对称性。而中性K0介子到双缪子的衰变之所以稀有,是因为上夸克和粲夸克的贡献由于对称性完美抵消。这个机制被后人称为GIM机制。

如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格拉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波士顿大学Metcalf数学与物理学教授;伊利奥普洛斯是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马亚尼是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罗马大学教授以及李政道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他们会同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畅谈GIM机制下的粒子物理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本次会议共包含维尔切克的“GIM的影响”、格拉肖的“我与GIM”等十场主题报告。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李政道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刘江来表示,50年前,GIM机制从错综复杂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石。今天,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是粒子物理研究的主旋律,也是李政道研究所物理研究的三大方向之一。GIM机制50周年会议的研讨主题正是如何在当前粒子物理众多可能突破的方向中开展研究,寻求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