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序号 姓名 导师 年级 学位 毕业时间 毕业论文(附原文)
1 姜慧 赵玉民 2008级 学术型博士 2011年5月 中重原子核过渡区结构与结合能的研究
2 杨迎春 孙扬 2008级 学术型博士 2011年5月 投影壳模型对丰中子核及原子核同核异能态的结构研究
3 雷杨 赵玉民 2007级 学术型博士 2012年6月 原子核配对近似和随机相互作用
4 陈融 陈列文 2009级 学术硕士 2012年6月 同位旋相关的唯像核子有效相互作用
5 任博 何小刚 2009级 学术型博士 2012年6月 超标准模型和新物理现象的理论研究
6 沈佳杰 赵玉民 2007级 学术型博士 2012年7月 原子核壳模型及随机矩阵的本征值研究
7 陈芳祁 孙扬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3年10月 投影壳模型对形变核中高 K 同核异能态与低激发集体运动的研究
8 胡捷 倪凯旋 2010级 学术硕士 2014年3月 PandaX 暗物质探测实验液位计的研发
9 杨俊 倪凯旋 2010级 学术硕士 2014年3月 基于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的WIMP参数限定
10 蔡宝军 陈列文 2009级 学术型博士 2014年6月 相对论有效相互作用与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
11 金华 孙扬 2009级 学术型博士 2014年6月 原子核壳模型在丰中子核大规模计算中的应用
12 魏月环 倪凯旋 2009级 学术型博士 2014年6月 用于暗物质探测的两相型氙时间投影室研发
13 李冠楠 何小刚 2011级 学术型博士 2014年6月 夸克轻子味物理及暗物质相关问题研究
14 初鹏程 陈列文 2009级 学术型博士 2014年12月 夸克物质与夸克星的唯象模型研究
15 慕 巍 季向东 2011级 学术硕士 2014年12月 低能核反冲在液氙暗物质探测器中的发光和电离效率
16 王韩奎 孙扬 2011级 学术型博士 2014年12月 132Sn 附近空穴核的大型壳模型计算与分析
17 Ahmed Mohamed Mostafa Elsied K.L. Giboni1 2012级 学术硕士 2015年3月 Alternative connection scheme for PMTs in large, low energy LXe detectors
18 徐 栋 何小刚 2012级 学术硕士 2015年3月 CKM 矩阵新的参数化方法和 B 介子衰变的研究
19 傅冠健 赵玉民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5年9月 原子核低激发态的配对关联
20 张振 陈列文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5年9月 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核结构探针和中子星结构的相关问题研究
21 龚昊伟 季向东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5年12月 PandaX-I 液氙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中的制冷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22 肖梦姣 刘江来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3月 利用PandaX 一期的探测器寻找低质量的暗物质
23 肖翔 倪凯旋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3月 PandaX暗物质探测器时间投影室的设计与性能
24 周之翌 孙扬 2011级 学术硕士 2016年3月 投影壳模型对超重核转动性质的研究
25 高飞 倪凯旋 2011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6月 利用 XENON100 液氙探测器寻找暗物质年周期性变化信号
26 郑皓 陈列文 2011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6月 同位旋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在暗物质探测中的应用
27 王龙军 孙扬 2013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6月 投影壳模型在核结构与核天体物理中的发展与应用
28 李高嵩 刘江来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9月 在大亚湾实验中对中微子振荡参数的精确测量
29 郭刚 季向东 2010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12月 来自大质量恒星和伽玛射线暴的中微子
30 路毅 赵玉民 2012级 学术型博士 2016年12月 原子核基态与低激发态的性质
31 孙开佳 陈列文 2011级 学术型博士 2017年3月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粒子并合产生和同位旋动力学研究
32 刘震 顾佩洪 2014级 学术硕士 2017年3月 中微子质量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的相关性
33 谢鹏伟 刘江来 2011级 学术型博士 2017年12月 利用PandaX 一期二期探测器探测自旋不相关暗物质
34 鲁文斌 顾佩洪 2012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3月 标量暗物质现象学、中微子辐射质量与宇宙重子数不对称相关问题研究
35 顾文强 刘江来 2011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6月 精确测量大亚湾反应堆的中微子流强
36 李绍莉 刘江来 2012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6月 PandaX 暗物质实验的光电探测系统及放射性气体本底研究
37 王睿 陈列文 2012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6月 有限核基态性质与动力学演化的同位旋效应
38 吴新义 孙扬 2012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6月 扩展的投影壳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39 张笑鹏 符长波 2013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6月 强激光等离子体环境下天体核反应实验研究
40 周航 顾佩洪 2014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6月 关于正反物质不对称、中微子质量和暗物质的研究
41 林横 季向东 2015级 学术硕士 2018年6月 136Xe 原子核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气体原型探测器研究

韩柯

42 鲍曼 赵玉民 2013级 学术型博士 2018年9月 对原子核基态和低激发态结构的研究
43 何敏 何小刚 2014级 学术型博士 2019年6月 b-重子、希格斯玻色子及暗光子的唯象学研究
44 施瑀基 王伟 2014级 学术型博士 2019年6月 重味强子弱衰变及非微扰方法在其中的应用
45 刘殿宇 杨海军 2016级 学术硕士 2019年6月 BESIII实验上J/psi衰变至gamma eta_c至gamma (gamma gamma)_eta_c及J/psi衰变至3gamma分支比的测量
46 张天骄 杨海军 2016级 学术硕士 2019年6月 强子量能器能量重建研究
47 崔祥仪 季向东 2015级 学术型博士 2019年9月 PandaX-II 暗物质实验与 PandaX-4T 制冷循环与精馏系统
48 普洁 陈列文 2015级 学术型博士 2019年9月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粒子并合产生和核物质四阶对称能研究
49 邢晔 王伟 2015级 学术型博士 2019年9月 重味强子弱衰变的对称性分析与微扰QCD因子化方法应用
50 赵振兴 王伟 2015级 学术型博士 2019年9月 双重味重子弱衰变的唯象学研究
51 王子瑞 杨海军 2014级 学术型博士 2019年12月 利用ATLAS探测器累积大型强子对撞机13TeV数据测量标准模型希格斯玻色子产生截面和耦合参数
52 何显科 郭军 2016级 学术硕士 2019年12月 CEPC上Higgs到WW的分析与强子量能器相关实验研究
53 周颖 陈列文 2014级 学术型博士 2020年6月 中子星结构与核物质状态方程的高密行为
54 胡晓会 王伟 2016级 学术型博士 2020年6月 轻味重子与双重味重子半轻弱衰变的唯象研究
55 徐吉 王伟 2016级 学术型博士 2020年6月 强子中部分子物理的研究与重味粒子弱衰变的对称性分析
56 胡舒旸 李亮 2013级 学术型博士 2020年12月 使用ATLAS探测器在质心系能量为13TeV的质子质子对撞中寻找同电荷双轻子及多轻子末态下的标准模型四顶夸克产生过程
57 刘冰 杨海军 2016级 学术型博士 2020年12月 半数字化强子量能器研究以及希格斯玻色子耦合参数测量通过物理衰变道vvH 基于质心能量240 GeV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
58 储兆林 李亮 2018级 学术硕士 2021年6月 缪子反常磁矩的精确测量
59 谢忱 韩柯 2018级 学术硕士 2021年6月 利用粒子径迹特征增强136 氙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到子核激发态的探测灵敏度
60 邢志鹏 王伟 2018级 学术型博士 2021年6月 重味强子弱衰变的唯象研究
61 张园园 刘江来 2017级 学术型博士 2021年9月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激光 /平面扫描刻度系统的研制和中微子质量序列灵敏度分析
62 张飞洋 刘江来 2015级 学术型博士 2021年12月 江门中微子实验刻度策略研究
63 李晨翔 韩柯 2019级 学术硕士 2022年2月 基于 PandaX-4T 的能量响应模型研究
64 张园园 刘江来 2017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3月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激光/平面扫描刻度系统的研制和中微子质量序列灵敏度分析
65 PRATIBHA JUYAL Karl Ludwig Giboni 2017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3月  Design of a Low Energy Single-phase Liquid Xenon Detector and its Applications
66 杨继军 杨勇 2017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3月 PandaX 暗物质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和自 相互作用暗物质的探测
67 曹政 陈列文 2019级 学术硕士 2022年3月 基于禁闭夸克物质模型的夸克星研究
68 李京 杨海军 2016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5月 在 ATLAS 实验 ZZ 事例中对于弱电矢量玻 色子散射的观测和新共振谱的寻找
69 董彬彬 周宁 2016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5月 Search for new heavy resonances decaying into quark pairs using the ATLAS detector and studies of module testing for the Phase-II ITk Pixel Upgrade
70 杨畅 高俊 2019级 学术硕士 2022年6月 大动量有效理论框架下准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微扰计算
71 李柄志 李亮 2018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7月 Measurement of the Positive Muon Anomalous Magnetic Moment
72 李帆 陈列文 2017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8月 同位旋矢量-标量 δ 介子对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影响
73 姚玉坤 孟月 2019级 学术硕士 2022年8月 高纯锗伽马谱仪及放射性测量
74 高梅森 高俊 2017级 学术型博士 2022年9月 LHC和LHeC上顶夸克的唯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