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喜报】物理与天文学院多位教师获“科研成果奖”、“教书育人奖”表彰!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量:11

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教书育人 科研创新”表彰大会暨秋季学期干部大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报告厅举行。会议隆重表彰了2025年“教书育人奖”和“科研成果奖”获奖人员。“教书育人奖”“科研成果奖”作为学校最高荣誉,重点表彰在学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教职医务员工。杨振斌、丁奎岭为获奖人员颁奖。物理与天文学院获得“科研成果奖”二等奖4,获得“教书育人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祝贺所有获奖老师!

科研成果奖

获奖项目 负责人 奖项
涡旋中多重马约拉纳零能模杂化的特征 贾金锋 二等奖
自旋轨道耦合晶体ABCA四层石墨烯中Chern绝缘体的观测 陈国瑞 二等奖
电子参杂和空穴掺杂的Bernal双层石墨烯中的可调超导电性 李听昕 二等奖
面向未来高性能电子器件的原位封装石墨烯纳米带 史志文 二等奖


1.jpg

贾金锋

贾金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讲席教授。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美国等重要研究机构工作5年,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低维物理与界面工程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李政道研究所拓扑量子计算平台负责人。长期从事新型量子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物性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在拓扑绝缘体/超导体异质结以及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马约拉纳零能模探测方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发表高水平论文340多篇,其中Science 6篇,Nature 3篇,Nature Phys. 4篇,Nature Mater. 3篇,Adv. Mater. 6篇,Phys. Rev. Lett. 31篇。论文被引用21000多次,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和2019年为第一获奖人,2004年为第三获奖人),还获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特等奖、2011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3年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2023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励。

2.jpg

陈国瑞

陈国瑞,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底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任长聘教轨副教授、课题组长,2025年破格晋升为长聘副教授。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主要关注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中出现的新奇物理现象。通过设计与制备高质量新型二维材料及其器件,近年来在石墨烯的强关联、超导、拓扑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工作,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等学术期刊杂志上。课题组目前关注新型二维材料体系中的物理及其相关实验手段,包括基于新型二维材料、莫尔超晶格、范德华异质结构等的高质量器件制备和极端条件的电输运研究。

3.jpg

李听昕

李听昕,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研究,近年来在低维量子材料演生量子物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代表性工作包括首次观测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确凿实验证据等。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X等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4.jpg

史志文

史志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2016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低维材料与器件、近场光学、激光光谱学、电输运、扫描探针显微表征等方面,重点运用自主搭建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研究纳米尺度上低维量子材料与光的相互作用。已在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六方氮化硼等低维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Photonics、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篇,论文总引用12000余次,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


教书育人奖

姓名 奖项
沈文忠 二等奖
李亮 三等奖


5.jpg

沈文忠

沈文忠,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获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2009年起担任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2020年教育部两次考核均获优秀),曾任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目前兼任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半导体光电子物理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多件,出版学术专著3部(《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应用》、《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物理与器件》、《钙钛矿/晶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获2019年度亚洲光伏产业协会(APVIA)科技成就奖(个人类)、爱思唯尔2020、2021、2022、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6.jpg

李   亮

李亮,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青年专家,上海市“浦江人才”,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5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高能物理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2年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万亿伏特能级质子和反质子加速器的相关物理研究工作。2012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共同创建了交大高能粒子对撞机物理实验团队, 带领交大团队代表中国加入了缪子反常磁矩国际合作组,任合作组秘书长,执行委员会委员及离线数据分析和模拟数据组共同总协调人,为2021年、2023年、2025年缪子反常磁矩实验三次重大发现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在国际权威物理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包括国际合作组论文),总引用率超过10万次,其中以主要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在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多次做特邀报告。任Frontier of Physics编委和Adances in Physics子刊副主编。获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致远荣誉计划”导师,“凯原”十佳教师,“䇹政基金”项目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2022年度理工科类排名第一)等称号。

编辑:叶丹

责任编辑:张小丽